免費小說網 > 從1955年開始的日常生活 > 第353章 落子
  關于港英當局為什么不發展新界的原因,大約可以寫一篇論文,

  但歸納起來就三點,

  第一點是歷史原因,按照條約,香港分為三個部份,永久割讓地香港島、永久割讓地界限街以南的南九龍及昂船洲,最后便是界限街以北的新九龍以及新界,這部分并不是割讓地,而是租借地,為期99年,

  所以在港英當局眼里,新界不屬于自己的土地,遲早是要還回去的,自然也就懶得開發。

  第二點是本土原因,

  1840年英國用武力占領香港島、1860年英以《北京條約》割讓南九龍,當時都做了同一件事,他們立刻將所有土地充為公有,所以在這一片區域可以隨意發展,

  到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得到前兩次的經驗,新界各區鄉紳組織武裝反抗英軍,名義上是愛國情懷,實際上還是為了土地。最終港英當局妥協,派人丈量新界所有土地,凡有居民占用,均以集體官契替代清政府的紅契登記,作為擁有土地使用權的憑證。

  至于無主之地,主要是山嶺、沼澤、河流等地,全部充公,成為“官地”,也就是政府擁有的土地,

  從此以后,新界的土地分為紅契地和官地。

  沒能一口吃飽,港英當局當然不滿,這也是陸安成說的,“港英當局因為當年的事,一直在打壓新界”的根源。

  而香港的地勢山多平地少,除了山之外,平地主要分布在香港島維多利亞港一帶和南九龍,其實就是維多利亞港兩岸,所以這里是香港的主要經濟發展地帶,

  除此之外,就只有新界靠近深圳的那一大片平地,也就是后來林女士提出的“北部都會區”,

  這時問題來了,

  港英當局是發展他們眼里“自己”的土地香港島和九龍,還是發展面積更大、但是緊鄰深圳的“新界北”呢?!

  完全不用思考,答案顯而易見。

  這就是港英當局不開發新界的第三個原因,

  政治原因!

  所以從英國占領新界之后,港英當局就從未有過任何關于新界的開發規劃,他們寧可在香港島、南九龍和大嶼山填海造陸,也對新界的大片土地視而不見,

  不僅如此,在84年12月19日聯合聲明之后,他們還以環保為理由,為后世政府開發新界設置了重重阻礙,

  每次特區政府想要開發新界,就有無數既得利益者蹦出來大呼小叫要死要活,

  以致于香港一方面居住面積狹小籠屋盛行,一方面綠化地占比極高,放眼全世界,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可是這關陳建國什么事呢?

  陳建國來這里不容易,一年就能來一趟,只能待一段時間就走,時間緊迫,他自然不會無聊到真的砸錢去開荒,

  開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他的真實目的,是想通過“農業開發”這種港英當局眼里不太敏感的項目,在新界落子,逐漸開辟出一條走廊,將香港島與大陸聯系起來。

  所有人都認為香港與內地接壤,可在許多香港人的眼里,卻隔著新界的萬水千山,這種空間上的隔閡,在某種時候甚至不亞于心理上的隔閡,

  反過來,當空間上的距離感消失之后,心理上的隔閡也會不知不覺消失,至少會減小,

  如果陳建國能在新界開辟出幾個大型觀光農場,將港島的大批市民吸引到這里游玩,再通過報刊雜志寫點推薦文章,讓更多的市民將目光投向這里,

  到了這里之后,他們抬望眼便是深圳,那時候又會如何?

  只不過,這個計劃只在他腦子里想想,能不能落地、落地后又能做到什么程度,一切都是未知數,

  無非就是憑借超越半個世紀的眼光提前落子,成固可喜,萬一沒什么用,就當在香港多一份產業罷,

  反正如他對陸安成所說,以后香港的人口會越來越多,搞農業發展項目,肯定虧不了。

  十天時間轉眼而過,眼看就要到了離開的日子,

  走的前一天,霍先生過來找他,“走,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工業園。”

  陳建國沒有坐自己的車,跟著霍先生一起坐車,通過汽車輪渡過海,到達九龍。

  工業園就在荃灣區,面積不是很大,只有三百多畝,不過在香港這片地方來說,已經頗為可觀。

  車子開進工業園,里面已經建好幾棟廠房,旁邊更多的空地上,也有工人在施工,

  陳建國戴上帽子和墨鏡、口罩,全副武裝好,才下車跟在霍先生旁邊,在工廠經理的帶領下參觀,

  “目前主要以電視機產品線為主,后期會上線游戲機、電子表等更多的產品,……”

  霍先生背著雙手,小聲說道,“和你去年說的一樣,這幾年香港的制造業發展很快,觀塘、九龍城、深水埗、荔枝角一帶都擠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工廠,我現在擠進來,只能往葵涌這邊發展,

  不過這里地多,而且靠近6號7號兩個碼頭,以后出貨倒是方便,”

  頓了一下,他又感慨道,“其他工業區里面,都是些電風扇、制衣、搪瓷、塑膠、玩具這些沒什么技術含量的東西,收音機和手表就算技術含量高的,以前也就罷了,這次聽你講完,再看看這些東西,真不敢想20年后香港的工業會是什么樣子。”

  陳建國笑了笑,說道,“市場競爭就是這樣,有的人能先走一步,有的人還停在原地,可再往后看,卻有更多人早已被甩在后面,不管做什么,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隨即又笑道,“若是等哪天國門打開,他們倒是可以把生產線往內地遷,也算是條出路。”

  霍先生緩緩點頭,片刻后,感慨地說道,“希望能有那一天吧。”

  陳建國非常肯定地說道,“一定會有的!”

  霍先生哈哈笑著拍拍他的手臂,“不錯,就是要這股精神勁!”

  參觀完之后,陳建國到中環買了點東西,第二天便返回內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