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從1955年開始的日常生活 > 第274章 出發
  1969年1月20日,星期一,大寒,雖然沒有下雪,但是很冷,

  這一天,收音機里的美國之音報道,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正式就職,

  但是,這并不關陳建國的事,

  就算他想飛過來,也還要3年呢,何況就算他飛過來了,也跟自己挨不著啊,盡想些沒用的干嘛。

  “這鬼天氣,真夠冷的,”

  奶奶一邊念叨,一邊將一件外表是普通工裝,里面全部都是兔皮的棉衣給陳建國披上,“多穿一點,行李包里裝不下,就穿在身上。”

  陳建國哭笑不得,“奶奶,我里面已經穿了皮襖了啊。”

  托梅映雪的福,從小學到現在,她父親就一直在努力打獵,希望能還掉陳建國借她上學的錢,別說,還真讓他還得差不多了,

  后果就是,陳家的皮子多得放不下,很多都讓奶奶和外婆縫到棉衣里面做了內襯,所以要問陳家最不缺什么,第一就是皮子,冬天的時候,人人都穿著皮衣,

  現在陳建國身上就穿了兩件皮衣,一件皮坎肩,一件皮襖,都是縫在里面帶毛的那種,可想而知該有多熱,

  但是奶奶可不管,“讓你穿著你就穿著,奶奶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這天氣變化可不管你腦子好不好使,冷的時候也不認人,你穿在身上,熱了就把扣子解開敞著,到了湖南,萬一天氣冷被子不夠,還可以蓋在被子上,熱點總比冷了強。”

  陳建國沒辦法,“行行行,我穿著,穿著。”

  然后奶奶又抓起一包四四方方的東西給他塞包里,

  陳建國趕緊攔住,“這是什么?”

  奶奶將外面一層布解開,“錢啊,出門不帶錢的啊?”

  陳建國滿臉苦笑,“那也不用這么多吧。”

  10扎大團結,這就是一萬塊了啊。

  現在已經是第三套貨幣了,但最高面值依然是10元,就是使用時間最長,后來人最熟悉的“大團結”。

  這時大爺爺抽了口煙,敲敲桌子說道,“帶著吧,屋里都快放不下啦。”

  放不下肯定是有點夸張,但錢多是真的。

  本來以前陳家把大部分錢都換成了公債券,12萬的現金,33萬的公債券,那公債券就跟后世33萬的百元大鈔差不多,藏起來也不算多麻煩,

  但是,去年的時候,國家要清理債務,要求所有的公債券都要在年底前限期贖回,也就是在去年年底,我國成為世界上沒有內債、又沒有外債的國家,無債一身輕。

  那些公債券雖說留在手里,以后未必也不是一定不能兌換,但大家都不敢冒這個險,畢竟是33萬吶,

  他只記得大事,哪里記得這么細的小細節,

  沒辦法,陳建國只能辛辛苦苦把暗柜撬出來,將那些公債券都拿出來,和大爺爺一起想辦法,找地委和省城的老熟人幫忙,把所有公債券分批兌換成鈔票,

  這下可好,家里的現金就多得有點過分了。

  33萬的公債券,換成“大團結”,那就是330扎,加上沒能換成公債券的12萬現金,就是450扎,跟后世450萬的現金分量差不多,

  即便是他重新做了暗柜,也還是有五六萬放不下,只能放在奶奶的百寶箱里,

  這么多錢放在家里,難怪奶奶要給他裝這么多。

  見大爺爺也這么說,陳建國就不再推辭,用衣服把錢蓋住,提著行李包,對著家人們笑道,“就不用送了吧,我自己過去就行。”

  聽到這話,奶奶、外婆和母親又不禁紅了眼眶,

  大爺爺抽著煙點了點頭,“今天第一批知青啟程出發,縣政府門口人肯定很多,咱們就不去添麻煩了,讓小國自己走吧。”

  陳建國抿著嘴笑了笑,對著家人們鞠了一躬,提起自己的行李包,深吸一口氣,轉身邊走,

  一直到出了大門口,他才轉身看了看,抬起頭來,只見自己房間的窗戶開了一條縫隙,奶奶和母親她們正從窗戶里看著,

  見到他回頭,那窗戶又立刻關上。

  陳建國用力揮了揮手,毅然轉身往前走去。

  不一會兒到了縣政府門口,這里已經停了3輛大解放車,

  車上還掛著條幅,都是些歡送知青上山下鄉的話,

  先到報到點簽到,隨后便掏出乘車票,準備登車。

  在出發之前,其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注銷戶口、準備行裝、轉移糧食關系,那個時候,縣里就會給每個要出發的知青發一張乘車證,代替車票使用,知青從戶籍地到目的地,不需要花錢,一路上各個地方都會有相應的安排,

  縣里知青辦還給每個知青發一張木箱購置票,可以到指定商店買一只木箱,這只木箱自然是用來裝行李的,不過陳建國有更高級的旅行包,就沒用上,

  此時周圍兩百多個知青,絕大部分人都背著一只大木箱,

  如果不是氣氛不對,他甚至有點想笑,

  確實跟古時候趕考的書生有點像。

  除了乘車證和木箱,縣里還會發一筆路費,

  知青下鄉每人都會有一筆安置費,這筆安置費會根據地方不同,標準也不一樣,比如北京就是400塊,出發的時候給50現金,另外的350,由接收地進行安排。

  小縣城自然沒有北京有錢,安置費的標準就低一些,出發費只有30,算是路上的路費,

  就連接收地的標準也不高,只有220元,這里又分為幾項,

  第一項是第一年的口糧。知青下鄉第一年沒有自己的收入,所以需要當地解決生活問題,包括每人每月35斤的口糧,副食品的供應與城鎮居民等同,還有每個月的半斤菜油、食鹽、煙酒、煤油等,一直到第二年,才會與知青所在公社的生產隊員一視同仁。

  然后第二項就是建房費,但是這個錢不給知青個人,而是發給生產隊,讓生產隊來負責解決知青的住宿問題,

  至于是建新房還是改舊房,也完全看生產隊方面怎么做,知青只有接受的份。

  第三項是生產工具購置費,鐮刀、鋤頭、水桶、扁擔、背篼、籮筐等等不一而足。

  這最后一項,就是生活用品的購置費。

  除了出發地給的安置費會給到知青本人,其他費用都會由接收地的信用社負責,

  知青可以先自己買東西,然后到生產隊找大隊長報賬,也可以先找生產隊開條子借錢,回來再拿發票抵賬,

  甚至就連第一年的口糧和副食品,也是先統一發給生產隊,再由生產隊發放給個人。

  這么幾項開支下來,基本上220元也就花得差不多了,不會有什么剩下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