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斗破:穿成蕭炎妹妹后我被團寵了 > 第九十章 崇平帝:此子……有王佐之才!
  “百二十回,至于劉漢先主……”

  賈珩整容斂色,正要開口,卻被崇平帝揮手打斷,這位帝王輕輕一笑,朗聲道:“提前說出來,就沒意思了。”

  賈珩:“……”

  問的是你,不讓說的也是你,這就是帝王嗎?

  賈珩頓了下,“違心”贊道:“圣上此誠為金石之言。”

  這邊廂,戴權著內監斟了一杯茶,端至幾案旁,輕笑道:“賈公子喝茶。”

  賈珩點了點頭,低聲道謝。

  這些閹人,因為個人經歷故,心性往往偏狹,所遇白眼,多懷怨恨,尚義氣之爭。

  崇平帝也接過一盅茶,朗聲道:“長公主說你通達史事,善談古今,在解說三國書稿時間,言亂天下者,為袁氏世家,朕深以然之!但后漢為何有世家之亂,而不見宋明,此何為故?”

  不同于晉陽長公主,崇平帝身為帝王,方法可能沒有賈珩的科學、系統,但所處的高度,對后漢之興衰,從不同角度盅有著同樣的認識。

  因為三國歸晉,晉正是河東司馬,可不就是世家。

  故而,在長公主前日興致勃勃,向崇平帝簡單道明賈珩的觀點之時,崇平帝于此論者并不覺振聾發聵,只是對持此論的賈珩稍稍疑惑。

  這個要說晉陽長公主這個“學生”學藝不精,縱然完整聽了賈珩的陳述、分析,但她卻沒有將之盡數道之于崇平帝,故而就顯得只有論點,沒有旁征博引,庖丁解牛。

  故而那種高屋建瓴,水銀瀉地的暢快之感,自然在崇平帝心頭就引不起一絲。

  賈珩默然片刻,說道:“圣上,當日,珩只是書生意氣,與晉陽殿下閑話論史,閑言。”

  崇平帝沉聲道:“朕之面前,無需藏拙,你但有所見,只管道來,朕每月都要聽翰林院、弘文館的治史博士論史。”

  這邊廂,晉陽長公主將一雙盈盈如水的美眸,投向賈珩,輕笑說道:“賈珩,皇兄氣度恢弘,有海納百川的圣皇之量,你只管道來。”

  這時,李嬋月也是將一雙晶澈明眸,投向那青衫少年。

  賈珩沉吟了下,迎著一雙雙目光注視,說道:“此事,草民和晉陽殿下提及過。”

  晉陽公主面頰一紅,道:“你說的,本宮和皇兄說時,一時忘記了。”

  賈珩道:“五代亂世,世家毀棄,五姓七望遂成冢中枯骨。”

  崇平帝臉色微頓,默然不語,道:“誠是如此。”

  賈珩道:“及至于宋,廣開仕途之路,加之印刷書籍之事便宜,世家無再起之勢,然地方士紳,受田投獻,免稅役二務……幾與兩漢之郡望、豪強無異。”

  但其實還是有區別的,但三兩句話不好說清。

  果然崇平帝面色幽幽,目光陰沉的嚇人。

  豪強如蔥韭,需要定期收割,但士紳的背后是退休官僚,他們本身就是國家機器的組成部分,自我革命怎么可能?

  甚至還不如強漢了,強漢起碼郡守、縣令,軍功勛貴組成的統治階級核心層,頗有階層覺悟,動輒破家滅門,視豪強如魚肉,殺豬過年。

  崇平帝深深吸了一口氣,再看對面少年,已有不一樣的意味,此子不說其他,當上一句的見識通達,一針見血。

  崇平帝道:“宋明為何而亡?”

  賈珩默然片刻,道:“北宋明亡于北方胡虜,此有史可載。”

  天子名著問宋明,實際問的是本朝。

  他其實不太想一下子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沒有鋪墊到位。

  不僅是寫小說需要鋪墊,說話的節奏,也是需要鋪墊的。

  古之策士,有個常用的方式,叫設譬說理。

  就是為了吸引國君的主意,我先說一則小寓言暖場,然后再往下推進,同時還要察言觀色,有些話可能是很有道理的,但我此時不能說,有一個說話的前后順序。

  崇平帝道:“你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

  賈珩道:“宋明之亡,內憂外患齊作,最終神器易主,社稷毀墮。”

  還是那句話,天子名著問宋明,實際問的是本朝。

  國朝體制,無疑是加強版的宋,弱化版的明。

  但天子這個題目問的非常刁鉆,甚至有些難為人。

  因為,你要找出共同點以及不同點。

  這在論述題中,都是壓軸題。

  這哪里是問他,就是當朝大學士都要思慮許久,才能回答出來。

  他覺得這更像是崇平帝的隨口一問,可能也沒指望他給出什么耳目一新,拜為上卿的答案。

  更像是對老師對學生的考教。

  但他這個學生……其實,想反過來當老師。

  “內憂外患?”崇平帝臉色重又恢復平靜,道:“內憂何處,外患何地?”

  賈珩道:“宋之外患,無幽云屏障,武事不振,胡虜在北如利劍懸空,其亡于外,不足為奇!宋之內憂,在三冗之難,成困宋之痼疾,以致積貧積弱,緣由自唐季以來,武夫當國,藩鎮為禍,遂造五代亂世,宋承亂世而立,欲治平天下,非行強干弱枝之策不可,然時移事遷,宋死守祖宗之制,抱殘守缺,中樞淫奪地方之權,加之重文抑武,于邊事多頹……宋又不抑土地兼并,以致黎民生計困頓,后金鐵騎南下,遂有靖康之恥,竊恥于后人。”

  大宋的亡,其實很有意思,宋常常被稱為富宋,但又積貧積弱,聽起來很矛盾,但其實說的兩回事兒。

  因為三冗問題,以及國防問題,導致的財政黑洞,致使北宋頻頻發生財政危機,但北宋的財政收入因為鼓勵商貿之事又不缺。

  崇平帝聞言,面色微動,心頭劇震。

  三冗之難,強干弱枝……這都是樞相、宰臣之見!

  這怎么是一個年過十六的少年,能發出的見解?

  崇平帝的反應,并不出奇,不管是屠龍之術,還是見陳國弊,都是統治精英層核心圈層,才能掌控、看到的東西。

  后世,因為信息社會的發達,才讓鍵政局大行其道,有時候說的還真是一回事兒。

  崇平帝掩藏著臉色的變化,看著對面的少年。

  暗道,這賈珩,比之那些抱著圣賢之言的弘文館儒生,真是迥然不同。

  此子……有王佐之才!

  因為崇平帝剛剛看完三國書稿,故而心思活動就帶了一些三國味兒。

  賈珩默然了下,道:“至于前明,雖有幽云以為屏障,然前明立國百八十年,定都北平,直面胡虜,遇強主尚可維系江山不失,至嘉靖時,其人不尚節用,一意玄修,御極數十年,天下綱紀廢弛,民生凋敝……北方草原入境,北平無險可守,遂至社稷傾覆,幸有我陳漢太祖、太宗,應運而生,承天順命,再造華夏神器。”

  其實在這個時空中,賈珩認為明亡于嘉靖,更像是一個“灰犀牛”事件。

  就是俺答可能也沒做好如蒙元一樣重新入主中原的準備,然后讓陳漢太祖揀了個便宜。

  當然,換個高情商說法,就是陳漢太祖天命加身。

  賈珩沉吟了下,嘆道:“宋明亡其國祚,若有一二相似之處,或許是亡于財用不足……至于財用,無非開源節流四字,如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治政操之急切,以始皇之雄才,隋煬之大略,尚二世而亡,如窮兵黷武,主怒興師,如強漢羽林之盛,尤有武帝下罪己之詔……然千古興亡之事,豈又止于財用二字?興衰枯榮之道,此誠天道至理而已。”

  中國歷代王朝的治亂循環,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不能僅僅去找統一性,而忽視了不同歷史時期,每一朝代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否則就犯了教條主義。

  找統一性的規律,本身也是為了分析多樣性問題。

  如北宋的邊疆之患,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

  北宋之亡,不僅僅在于土地兼并,人心敗壞,國家機器失靈,有些其他因素也要考慮到。

  通過經濟分析工具看王朝中晚期的財政危機,比如小農經濟下的抗天災風險能力薄弱,土地兼并……只是王朝周期律的一個主要切入角度,但并不意味著其他的切入角度,都一概是錯誤的。

  貪官污吏充塞上下,以致行政效能低下,甚至背后牽涉到的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敗業的人心之變,社會風氣之變……這些人性規律,除非是跑步進入“大同”社會,只要人性一日不變,治亂循環的歷史周期律,都會換一種方式卷土重來。

  所以,賈珩一直以為,如果用盲人摸象來比喻,可能一種方法摸的更全面,更深入,但其他的方法也未必全無可取之處。

  崇平帝目光隱隱有著異樣,心頭反復想起四個字,財用不足,開源節流。

  現在的大漢,難道不就是如此嗎?

  邊疆耗費錢糧,每年糜費數百萬計,官場吏治敗壞,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

  國庫入不敷出!

  崇平帝面色微動,目光咄咄,道:“賈珩,那我陳漢之弊呢?”

  賈珩拱了拱手道:“草民不過一介白丁,不敢妄言國政。”

  前朝之事,怎么說都可以,但談論本朝之事在哪個朝代……弄不好都是404。

  崇平帝此刻面色沉靜,已經完全不可小覷面前的少年,不自覺都是正襟危坐,語氣已帶著幾分鄭重之意,沉聲說道:“古人言,知政失者在朝野,知屋漏者在宇下,你一個少年,縱是說的不對,朕也會見責于你,或許在你眼中,朕是那等器量狹隘之君?”

  擔心眼前少年諱言,崇平帝甚至使出了激將之法,這就有些……不講政治規矩了。

  至于一旁的晉陽長公主,早已聽得玉容嫣然,美眸煥彩,一雙妙目,熠熠生輝地看著那面無卑矜之色,縱論古今的少年。

  “不愧是小賈先生,連她皇兄都……為之鄭重。”

  她如何看不出她皇兄的態度變化,如果一開始還是隨意考較,但后來就莊色以問,甚至引經追問。

  不由想起戰國策中那些策士,一開始君主還抱著美人,洗著腳丫子,或是嬉皮笑臉、或是居高臨下,問著,“先生以何教我?”

  聲音都是拖長的了,帶著漫不經心的戲謔。

  然后聽著聽著,美人也不抱了,端容斂色,避席而拜,屏退左右,咨以軍國之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