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做媒這一塊,我誰都不服 > 第132章 這官做的通透
  【寇準出身于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寇相學問很好,在五代后晉時中過進士,曾在一個貴族府第做秘書一類的小官。

  但寇準在出生后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因此家道中落自幼跟著母親過著艱辛的生活。

  可是深受書香世家影響的寇母,十分重視寇準的學習。

  少年時的寇準就聰明好學,從書本上學得許多知識和道理,尤其對《春秋》三傳,讀得爛熟,理解得很透徹,這為他以后入仕從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識基礎。】

  “他也愛讀春秋?”關羽看到寇準也愛讀春秋,頓時有種找到知己的感覺,末了,他還感慨了一句:“愛讀春秋的人,都不會差!”

  是啊,不僅都不太差,還都有些自戀呢...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年僅19歲的寇準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大理評事,次年又被派往歸州巴東任知縣。之后,他又先后升任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等官。】

  【寇準官運亨通,但這并不是因為阿諛逢迎,依附權貴,相反,他剛正廉明不畏權。

  寇準的青云直上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能力、忠誠與智謀,用宋太宗的話來就是“臨事明敏”。】

  【但是端拱二年(989年),寇準曾奏事殿中,極利害。

  由于忠言逆耳,太宗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了龍座,轉要回內宮。

  寇準卻扯住太宗的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他把話講完,宋太宗耐著性子重新落座。

  事后,宋太宗十分贊賞寇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準;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樣。”

  《寇準傳》原文記載:“會詔百官言事,而準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準能被欽譽為魏征,可見他在宋太宋的心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李世民心頭一動,暗道:“這么說來,朕的魏征一定會上榜咯?”

  趙佶點頭,贊同道:“寇老確實有這個能力。”

  趙構則有些恨恨的說道:“朕要是有寇老在身邊,說不定歷史上就真能跟金國劃江而治了。”

  【寇準在太宗朝群臣中,以剛直足智著名。

  淳化初年,北宋朝廷處理了兩樁受賄案,情節嚴重的王淮,贓錢以千萬計,僅被撤職杖責,不久又恢復了原職;而情節較輕的祖吉,卻被處以死刑。

  寇準知道這是王淮的哥哥參政王沔搞的鬼,于是心中忿忿不平。

  淳化二年(991年)春天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宋太宗召集近臣詢問時政得失。

  群臣多認為這是天數所致,寇準則借用當時十分流行的天人感應學說,指出旱災是上天對朝廷刑罰不平的警告。

  宋太宗聽后很是生氣,但他又覺得寇準的話必有根據,就召問寇準朝廷的刑罰怎么不平?

  寇準回答道:“請將二府大臣都叫來,我當面解釋。”

  當王沔等人上殿后,寇準就把王淮、祖吉二案述說了一遍,然后看了王沔一眼問道:“這難道不是刑罰不平嗎?”

  宋太宗當即責問王沔,王沔嚇得魂不附體,連連告罪。

  從此,寇準更加受到太宗的賞識,被任命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又改為同知樞密院事,開始直接參預北宋朝廷的軍國大事。】

  【寇準巧妙的利用了另一件事,達成了懲惡揚善的目的,還順便得到了皇帝的賞識,這足以說明他有著嫉惡如仇性格的同時,還有著非常高明的行事手段。

  或許有人認為寇準太過奸猾,行事不夠直爽,可硬碰硬固然爽快,但硬剛一時爽,事后火葬場...有時候這種舉重若輕的手段,確實要比硬碰硬劃算太多。】

  有人贊同道:“這才是智者的行事方式...那種只知道埋頭往上莽的人,不僅辦不成事情,大概率還會因為惹惱了上級而吃盡各種苦頭。”

  不過也有人很不喜歡這種彎彎繞的做法,吐槽道:“俺就討厭這些文人彎來繞去的心眼兒,直接抓住打一頓不久坦白了?還非要借災害來陷害別人,不夠光明磊落!”

  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我們在此不做評價,接著來看下面的視頻內容,

  【后來,寇準在樞密院與知院張遜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寇準由于受張遜誣陷,被貶至青州,但這時宋太宗已離不開寇準了,寇準去青州后,太宗便悶悶不樂,還經常詢問有關寇準在青州的情況。

  于是第二年,寇準就被太宗召回京師,拜為參知政事,直到元年(公元995年)又加給事中。

  當時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儲,這件事也一直是令太宗頭疼的事情。

  因為太祖趙匡胤死后,其子德昭未能繼位,太宗趙光義以皇弟身分踐祚。

  并且太祖之死還有“燭影斧聲”之謎,也就是說太宗有殺兄奪位之嫌,因此太宗傳位,就面臨兩個選擇: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太祖的兒子。

  當時一般大臣都諱言立儲一事,大臣馮拯曾上疏請立皇儲,還被太宗貶到了嶺南,從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議論此事。

  寇準剛從青州還朝,入見太宗,太宗當時正患足疾,讓寇準看過傷情后,深情地問道:“你怎么現在才回來能回京的。”】

  “嘔...”

  【太宗當緊接著又向寇準問起了立皇太子之事,寇準其實早就已猜到太宗這次召見他的目的,而他也成竹在胸。

  不過寇準并沒有第一時間回答太宗的問題,反而告訴太宗:為天下選擇國君,不能與后妃、中官(太監)商量,也不能與近臣謀劃,應選擇眾望所歸者立為太子。

  太宗很是賞識寇準的回答,不久后他便宣布襄王趙恒為開封尹,改封壽王,立為皇太子。】

  【太宗與太子拜謁祖廟回來,京城的人們擁擠在道路兩旁喜氣洋洋,爭著看皇太子。

  這時人群中有人喊了聲“少年天子”,太宗聽后很不高興,問寇準:“人心歸向太子將把我放在什么位置?”

  寇準卻連連拜賀說道:“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

  太宗恍然大悟,賞寇準對飲,大醉而罷。】

  各個時空里的百姓看后,不由得紛紛議論到,

  “這寇準做事真是滴水不漏啊!”

  “為官剛正,為人處世又不失圓滑,這樣的官員誰不喜歡?”

  “要是能多出幾個寇老,我大宋朝又何至于此?”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