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霸王! > 第七十一章江南得天獨厚的經濟優勢
  周澄最近應該是很忙的,由于孫策還沒開府建衙,實際上就是她在幫孫策打理府中內外事務。

  張昭這個長史管的是正式政務,而府中諸多事宜,比如府中苑囿田莊、賓客部曲、財富度支等關于孫策私人的事務,都是由她在打理。

  聽聞孫策詢問,周澄立即說道:“正是要跟孫郎談一下百姓侵占府中苑囿的事情。府中下人來報,府中梧桐苑、鹿苑、虎丘等數處苑囿都被百姓侵占去了大量田地。孫郎打算如何處置?”

  孫策看了一眼自己種下的橘樹,自己這不是已經在處置了?

  再不種點樹,他這位江東之主的地都要被搶沒了!

  周澄看到孫策的目光哭笑不得,說道:“孫郎,如今吳縣境內占地成風,就連丘陵上都種滿了桑棗橘茶,野無曠土。若今年不管,明年百姓、豪強可能就要將我們苑囿給占光了。”

  孫策無奈的一攤手:“法令如此,為之奈何啊?”

  別看他是江東之主,但面對政令這種浩浩蕩蕩的大勢,他也難以人為改變什么。

  現在的問題就是,孫策府中沒有大量的客戶、部曲,那就只能看著其他人開墾屬于他的良田。

  這絕對是很大的損失,但另一方面,孫策內心也頗為欣喜,因為這把劍早晚也會砍向豪強。

  不立田制,絕對不是不抑制兼并。

  事實上,孫策從來不覺得法令禁止豪強兼并,就能真正解決兼并的問題了。要這種方式管用,那中原兩千年,歷代王朝們還不往死里貫徹?何至于一個接一個的倒于土地兼并。

  真正能有效管控豪強們兼并的手段,最重要的永遠是利益,永恒的利益!

  中原歷朝歷代管不住土地兼并,甚至不惜撕破臉,直接下場跟兼并者為敵,限制兼并。士大夫們痛心疾首,感慨兼并之弊端,哀民生之多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社會上對土地兼并之害已然成為共識,但卻依舊兼并成風,難以遏制。

  似乎這個問題,消耗了中原王朝無數的精力,成為無解的痼疾。

  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這群人在玩左右互搏呢。自己跟自己掰手腕,數百年如一日的浪費力氣。

  一邊瘋狂的限制兼并,一邊瘋狂的保護兼并者特權。世族、豪強們擁有免稅特權,兼并土地完全沒有負擔,反正也不用納稅,種不種放在那里都是財富。那誰不兼并一點?

  所以,稅收才是調節財富分配,管控兼并的最有效手段。

  他們只能雇傭到耕種99畝良田的客戶,那兼并第100畝土地的時候,就不是財富,而是虧損。

  這時候,你看他們還要不要這個燙手山芋!

  宋代莊園的員外們可是太了解這種苦了,由于客戶起移,不受主戶限制,每畝收田畢日,商量去處,各取穩便。

  所以每年收成結束,員外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客戶們商量來年的傭賃條件,以相對優厚的條件籠絡莊戶們,以免這些客戶們跑到其他莊園那里去,自己莊園的田地沒人耕種。

  而在孫策治下,計畝征稅,孫策絕不用法令規定一戶人家土地的上限是多少。

  他甚至跟豪強們利益相一致,他第一次明確表達了,你們以前那都是啥苦日子啊!想多種點田地還得偷偷摸摸的,唯恐名下田產過多,被官府查出來,砍了腦袋,每年守著那幾百畝地的收成,總共才能有幾千石糧食的收成?

  現在跟著我,財富膨脹十倍,百倍絕不是問題!

  只要你把稅交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天下獲得了十倍的耕田,野無曠土。豪強獲得了百倍財富,遠超當初。而官府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稅收總額。就連小民,都不像以前一樣無立錐之地,餓殍遍野。

  因為在這項法令之中,關鍵就在于,豪強兼并的每一畝良田,他都需要找小民去生產耕種,從而將土地等生產資料,轉化成真正的財富。

  有一畝地沒有耕種,他都不是財富沒有增加的問題,而是府庫里的財富要承擔這畝地的稅收損失。

  要是年年都有十畝、百畝甚至千畝地的田地沒人耕種,豪強們該考慮的就不是怎么兼并了,而是怎么把這些地交易出去。這就注定了,孫策治下很難產生那種坐擁萬畝甚至十幾萬畝良田的大豪強,大士大夫之家。

  當然了,如果他們的每一畝地都能夠被耕種,孫策更加高興。這就是盛世之業!

  孫策心目中的封建盛世就是天下野無曠土,而每一畝地都被百姓精心照顧,田地被開發到了極致。農業水平高度發達,已經不需要每名百姓都來耕種這些土地,就能保證所有人吃飽肚子。所以有大量的人口得以不用從事農業生產,多余出來去發展工業、商業。為農耕百姓提供更多的衣服、器械、工具、農具甚至機器!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這是封建士大夫們都清楚的道理,他們十分清楚工業才是社會財富的最大產出來源。

  但有些人就是喜歡小農經濟,喜歡天下均貧,每家每戶都守著幾十畝地自給自足。

  就按他們設計的這個制度,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該由誰來當商人。誰來充當工人。

  一個縣十幾座工坊需要一千名工人,一個郡需要一兩萬的專業工人,世代生產。他們抓破腦袋也想不出來,大家都均田授田,每戶人家都在田里進行小農經濟生產,應該去哪找這一兩萬工人?難道要重金懸賞?可重金懸賞了,土地又怎么辦?不最終還是得允許交易?

  于是他們一拍腦袋!那就干脆有些人別去種地了!我給你們劃分職業,你們這些人以后世世代代就當匠戶,不準從事其他。

  比如……蒙元,比如朱元璋這位農民出身的皇帝。

  作為一名后世穿越者,胸襟和眼界可不能跟這兩位同一水平,還是得有些超越的。

  畢竟孫策是真沒想過,無人可以去發展工業,要靠強抓匠戶,指定一群人世代為匠,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更希望的是,百姓對土地的依附性大幅降低,可以自行決定去留,得以超脫出來,主動從事工商業。

  而這一點,當然也是靠稅收保證的。也就是免除丁賦。

  這一條看似對天下一視同仁,跟豪強沒有任何關聯,但這才是對豪強真正的致命一擊!

  這保證了孫策治下的百姓會流動到工坊、商業當中,而不是淪為農奴!

  豪強們如今為什么部曲成群?還不是百姓被朝廷重稅壓得沒辦法,主動投入到了豪強門下當部曲,以求庇護,免于承擔沉重的賦稅。

  但當朝廷對百姓不征丁賦了,他們腦袋清醒,就不可能還繼續跑到豪強手下。

  這才是真正解除豪強部曲的良方。

  政治的智慧就是,你要處理某個目標,其實未必要把刀直接揮過去,轉而處理一下其他目標,效果可能更好。

  沒有了強力掌控的部曲,豪強們要種地都得跟客戶們好好商量,又哪來的勢力尾大不掉?

  當然了,你永遠可以低估普通人的腦袋清醒程度。

  哪怕孫策宣布了不征丁賦,但還是會有許多人腦袋不清醒,習慣性的投靠豪強,充任部曲。

  大勢總得有個轉變進程,這絕不是政令一推行就能在一兩年內立竿見影產生效果的。至少得有人引導,然后社會形成風氣,大概三到五年甚至十年才能逐漸轉變過來。速度取決于整體民間識字水平。

  不過,既然需要有人去引導,那這個人為什么不能是自己?

  就像總要有英雄來終結這個亂世,那這個英雄為什么不能是自己!

  周澄給孫策提了個建議,說道:“孫郎不要總是覺得自己置身事外,旁觀政令發展。我以為孫郎才是整個江東影響最深遠的核心,將軍府上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無數豪強、大族,百姓、豪杰所矚目。這占田開墾之令,不如我們府上以為表率。”

  孫策笑了起來,忽然發現,自己穿越以來,似乎給自己建言獻策最多的就是自己這位嬌妻。

  這哪是聯姻對象啊,這分明就是自己最大的賢內助啊!堪稱把一位宰相以女兒身送到了自己身邊,而且毫無雜念,一心一意的輔佐自己。

  孫策笑著問道:“夫人言下之意,是我們府上也雇人前來開墾苑囿?”

  周澄點頭,而且給了一個出處:“吳縣百姓都在占田,可能無心前來為大族墾殖。但山越之人,卻是皆無田產,困守山中。孫郎若是能以山越之民耕種苑囿,則可謂是一舉三得!”

  “一舉三得?哪三得?”蔣欽瞪大了銅鈴般的雙眼。夫人之智,已經是近乎神鬼了吧!怎么一件事能有這么多利處?

  周澄笑著解釋道:“這首先就是解決孫郎治下山越為患的問題。豪強世家要發展農耕,必然需要大量人力。此前他們對山越無多大興致,見到將軍府以山越墾殖后,必欣然效仿,甚至主動進山,招徠山越之民。會使江東山越勢力年年削弱。”

  “其次,將軍府安置山越,必然是允許其耕種之后,自由來去。這會令豪強部曲看在眼中,知曉當今風氣,無田客戶與主家,合則留,不合則走,無需受豪強掌控。”

  “最后,山越之民離開之后,尚且能在孫郎治下開墾荒田,置辦家產。這必然觸動百姓之心,豪強部曲將形成開拓之風。這甚至有利于緩解兼并。豪強部下大量部曲驟然瓦解離去,豪強手中田畝無人耕種。明年、后年甚至會有豪強與部曲相商,將良田以各種形式賣給或授給部曲,省了部曲新開荒田之氣力,以換取部曲繼續為其耕種。”

  孫策聽完,認真的點頭。這項政令從來都不是只偏向于豪強,對小民同樣有極大的利好。

  在占田、墾殖、開拓與抑制兼并之間,豪強與百姓必然會有大量的沖突、反復、妥協、交易,然后達成一個各方都相對能夠接受的平衡,從而形成一個共通的結果,最終推動人口增長,土地開墾面積增加,野無曠土,農業得以大幅發展。

  至于削弱山越這個問題,反而是最微不足道的一個添頭。

  當然,山越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他們還摻雜了大量豪強、異族的野心、欲望,并不是一道政令就能解決的。

  對山越,孫策其實很不喜歡。

  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原人,他還是喜歡諸夏這種,只要安穩下來就能勤懇勞作,兢兢業業,創造大量財富的民族。

  其實他本人也有這種傾向,手里有了一些生產資料,就總是想把他生產成財富。

  “對于苑囿開墾,我打算種點長久的經濟作物。”

  經濟作物這個詞,當下還沒有。

  所以周澄和蔣欽同時看向他,問道:“孫郎是指?”

  “我打算由府上雇傭數百人去苑囿里種桑、橘、茶、椒。”

  孫策是打定主意了,一定要跟北方打一場經濟戰爭,用經濟戰輔助他的軍事征伐。

  而經濟戰爭,江南最有優勢的就是這幾種了。

  桑決定了江南的紡織優勢,云錦、宋錦全部出自于孫策如今治下之地。只要紡織業發展起來,江南就可以實現經濟上的優勢。

  茶則是江南特產,是中原手中貿易收割的重要利器。不過在當下喝茶還沒有后世那么流行,這個需要培養風氣。

  椒則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香料之一了。所謂的皇后椒房就是以花椒和其他香料碾碎和成泥,涂在房間外墻壁上。作為最奢侈、浪費的表現之一。

  橘子就不多說了。

  江南能夠逐漸發展成中原的經濟中心,氣候、特產都是的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就這四種經濟作物普遍種植,孫策就能確保過幾年靠著江南特產都能源源不斷的收割北方。

  孫策和部下興高采烈的討論著江南生產,規劃美好將來之時,張昭面色凝重的大步走了過來。

  看到他如此面容,所有人都笑容消失,神情一肅,難道有什么事情發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