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210章 出發南行
    此次南下移民計劃的規模頗大,譚舉任和他的這幫手下,以及挑選出來的數百移民,也只不過是其中將被派往南海某地的小分隊之一。除了數量眾多的移民和派遣人員之外,還有幾支南下執行換防任務的部隊一同出發,整個船隊的人數將超過四千人,運輸的各種補給物資也有數千噸之多。這也是自1633年海漢與安南、占城等國組成聯合艦隊下南洋軍演之后,時隔一年再次由官方組織的一支超大規模南下船隊。而這還僅僅只是首批南下的人員,后續至少還會有兩三批人員被派往南方殖民。

    而對于這支船隊中的大部分人來說,也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識并參與如此規模的遠洋船隊出行。特別是那些剛到三亞不久,連移民營地都還沒出過的新人,在碼頭上集結時大多都看傻了眼。不管他們接下來的目的地是哪里,看到這樣一支龐大的船隊,心中多少也能安定一些。

    韓正山看著碼頭上排著長隊登船的人流,心中也是感慨不已,海漢這個國家的動員能力之強大,遠遠超乎他的想象。這么幾千人要運去幾千里之外定居,所需的可不止是短期內糊口的糧食和一些生活物資而已,也難怪海漢能夠組織海軍遠征浙江,甚至還派出了艦隊前往更北方的山東建立殖民地。一個建國不久的小國能有這樣的國力,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實實在在地發生在自己眼前,想想以前一心覺得大明天下無敵,如今看來目光著實有點短淺了。

    在鹿回頭半島裝載移民的帆船,絕大多數是跟韓正山當初從浙江南下途中換乘的移民船同一型號,不過數量可比澎湖出發的移民船隊大多了,數十艘移民船在碼頭上一字排開,上千人分作若干隊伍沿著棧橋登船,光是這個場面就讓人不禁心潮澎湃。

    韓正山遠遠看到譚舉任正在接受海漢高官的接見,據說來人便是執委會里幾名位高權重的大首長,平時可是很難有機會看到他們在外邊拋頭露面。不過像他這種級別的基層干部,根本連湊上去靠邊蹭點仙氣的資格都沒有,所以也只能在劃定的等候區伸長脖子望幾眼了事。

    但凡有大規模的船隊離港遠征,執委會的頭面人物都會到碼頭相送,這已經成為了海漢的慣例之一,這次也不例外。不過這種象征性的儀式都不會持續太久,幾句勉勵叮囑的場面話講完,外派官員們就得登船準備出發了。

    韓正山上船之后,發現這趟差事的居住條件要比當初來三亞的時候好了很多,不用在跟移民們擠在甲板下的船艙里,而是可以與其他干部一同享受甲板上的高級隔艙。當然了,這種高級隔艙也只是相對于甲板下的通艙吊床而言,實際上仍然是八人一間狹窄的艙室,靠著兩側艙壁放下四張雙人床之后,就只剩下中間大約兩尺寬的狹窄過道了。

    哪怕只是細微的生活條件改善,韓正山也能從中感覺到地位所帶來的待遇差異,這讓他對于這次離開三亞南下的憂慮又稍稍減緩了一些。雖然不能留在三亞發展似乎是一個遺憾,但想想由此所能換來的權力和地位,韓正山認為為此作出一點小小的犧牲也是值得的。他在來海漢之前已經習慣了手里握有特權的生活,現在要讓他重新回到平民百姓的生活狀態,一是難以適應,二是心中也有不甘,既然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自然是要抱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念頭,南下去殖民地搏一把前途了。

    該裝船的各種貨物補給在前幾天就已經陸續完成了裝船,所有人員登船之后,碼頭上的水手便開始解開固定船只的纜繩,讓帆船緩緩駛離岸邊。數十艘移民船、貨船和綜合補給船組成的龐大船隊魚貫駛出,繞過鹿回頭角之后,與從勝利港駛出的海軍艦隊會合,然后一同向南方海域進發。

    在三亞西南大約一百五十海里開外,便是此次南下船隊的第一站,位于安南國東海岸中部的商業貿易港峴港。船隊將在當地稍做停留,卸下三亞運往當地出售的貨物,并運走產自附近秋盆河平原的一批糧食。

    韓正山這次沒有再像來三亞時那樣被禁止離開船艙,只要船長沒發出禁令,他們這些南下干部都可以自行在甲板上活動,甚至還可以去駕駛艙看看船長是怎么根據海圖來判明前進的方向。

    韓正山所在的這條移民船已經在三亞與南海之間跑過七八次來回,船長丁旭是五年前從安南黑土港入籍的歸化民,不過如今已經滿口海漢官話,根本就看不出他與漢人有什么區別了。對于這些出海經驗并不算豐富的乘客,這名船長還是顯得比較有耐心,不緊不慢地向他們講解一些粗淺的航海知識。

    韓正山一開始還只是當消遣來聽,但多聽了一陣之后,便逐漸留意到了更多的信息。聽這船長所說,海漢國在南海所控制的區域之大,似乎還要勝過在大明海岸線上的控制范圍。不過因為南海的人口遠遠不及大明,海漢在當地所能召到的勞動力極為有限,因此這些地方的建設發展主要還得依靠外來移民實施。海漢大費周章從海南島組織移民,千里迢迢把人運到南方,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得已的原因。

    當然了,更復雜的政治、軍事方面的考量,韓正山不懂,這位船長也同樣不懂,所以他們能夠認知到的原因,相對還是比較淺顯的。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們認識到海漢的強大,畢竟這種長距離的海上移民活動,韓正山以前可真的是沒有見識過,他唯一聽聞過類似的事件,大概還要上溯到秦始皇派徐福帶著童男童女渡海去找神仙那事了。

    雖然三亞與峴港的直線航程僅有一百五十海里,但龐大的船隊行進速度只保持在五到七節左右,因此完成這段航程也得需要至少一天半左右的時間。韓正山倒是乘著這個機會,好好觀察了一下船隊中擔任護航任務的海漢戰船。

    他在杭州城頭曾遠遠看過海漢戰船,從浙江南下的時候也曾在舟山定海港,澎湖馬公港等地看過停靠在碼頭上的戰船,但這次南下卻是有半支艦隊的編制擔任護航任務,在海上看到這些海漢戰船靈動威武,劈波斬浪的身姿,與那停在港口的模樣又大不相同了。海漢號稱南海無敵,一多半的底氣就是來自于這支強大的海軍。

    眾人在船上閑著無事,便詢問船長丁旭關于下一個目的地狀況。丁旭讓副手把著舵盤,自己掏出了煙桿煙葉,不慌不忙地點上抽了兩口,這才對眾人說起了目的地峴港的狀況。

    “這峴港本是安南國的一處天然港灣,那時候安南國還分南北朝廷,峴港便在南邊朝廷的地盤上。不過這峴港一北一南,分別是南邊朝廷的國都順化城和南邊第一大港會安港,這峴港當時只是一個漁村而已。后來我海漢國幫著北邊朝廷打仗,一口氣將順化城和會安港都給打掉了,安南國欠了天大的人情,便在南邊劃了幾塊臨海荒地出來,作為補償交給了我海漢國經營,這峴港便是其中一處。”

    有人插話問道:“老丁你當時去參戰了嗎?”

    丁旭搖搖頭道:“首長們拿下峴港的時候,丁某那時候還在黑土港附近當漁民,還沒投效首長,所以這些事也是后來聽別人說的。”

    韓正山道:“老丁你說你是五年前入籍的,那這打仗的時候,至少是在五年之前了?”

    丁旭看了眼韓正山道:“你倒是心細……沒錯,當初海漢大軍打會安港是七年前,而攻打順化城,正好便是六年前眼下這個時候。那順化城號稱安南第一雄城,光是護城河就有內外兩道,哪怕有三五萬軍隊圍城也難以攻入,但海漢軍據說就去了兩三千人,便將這城直接拆了半邊,守軍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韓正山既然已經知道丁旭所說這些都是道聽途說而來,當下就沒怎么專心聽他吹牛皮了,心里卻是在琢磨另一件事。據他所知海漢人是在天啟七年才來到瓊州,算起來那第二年就跨海打了會安,第三年攻破順化城,這打仗的本事可以說相當厲害了。還好他們將武力都用到了安南這邊,要是攻打兩廣地區,那官府怕也很難招架得住。

    他琢磨完這個念頭,便聽那丁旭猶自滔滔不絕地在跟眾人講當初的安南戰事:“……南邊的阮氏朝廷,若不是首長們出面作保,留下了一些族人,恐怕早就被北邊的鄭家殺個干干凈凈了。你們若是在國內遇到姓阮的安南裔國民,十有七八便是阮氏家族的人了。”

    韓正山一想,當初在警察司培訓基地上進修班的時候,講課的官員便有一人叫做阮經文,想必應該也是丁旭所說的阮氏族人了。

    有人不解地問道:“既然安南朝廷欠下首長們這么大的人情,那為何首長們不直接討要一兩座城池,也免得在荒山野嶺的地方建據點這么麻煩。”

    丁旭搖頭道:“這你就不懂了,莫說安南的城池,就算大明的城池,對我海漢又能有多大作用?首長高瞻遠矚,找安南國討要的幾塊海外飛地,俱是未經開發的天然良港,于開辟南海航線大有好處。再說荒地有什么關系,這三亞也只用了八年時間,便建成了眼下的光景,假以時日,這些海外港口不都會慢慢變成一個個熱鬧的港城?”

    韓正山回想自己從浙江南下時一路所停靠的各個港口,果然也是很符合丁旭所說的這種情況,海漢人并不熱衷于進入內陸占領城池,而是喜歡在臨海港口和海上航道要害處建立據點。以其獨特的經營手段,這些海港的確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成為了繁華的商業港口和人口聚居地。隨著海漢移民的不斷遷入,這種臨時據點也會很快就演變成隸屬海漢的領土了。

    自古以來的國家要擴張,無不是以大陸為基礎攻城掠地,但海漢卻獨辟蹊徑,所占領土不是島嶼便是臨海港口。韓正山了解得越多,便越是佩服海漢這種另類的手段,只可惜他的上司譚舉任是乘坐軍方艦船,否則他還真想當面向譚舉任請教一下,這海漢的對外擴張策略到底是有多少奧妙在其中。

    船隊在第二天駛抵了峴港,距離港口還有十幾海里的時候,在甲板上便已經能看到峴港外圍的高大山嶺了。

    就港口建設水平而言,峴港與幾乎同一時期開始啟動的香港相近,移民們看到海外也有如此之大的海漢領地,在船上便已經歡呼起來。不過韓正山在南下途中已經見識過了海漢的數處港口,因此對于峴港的建設規模倒也沒覺得特別驚訝。

    船隊入港停靠,當地駐軍和警察已經提前在港口劃定了活動區,船上的移民可以在短暫的停靠期內分批下到岸上放一放風,但不允許離開劃定的活動區。此次的南下船隊中只有極少數人被安排在峴港落腳,絕大多數移民只能在這里短暫停留,連走馬觀花的參觀都不會有,就得繼續往南行進了。

    碼頭上的力工們用絞盤熟練地操作高大的吊臂,將船上的貨物吊裝上岸,其中大多數都是比較廉價的初級工業品,如各種鐵制的農具等等。這些東西雖然利潤不高,但在安南南部的市場占有率卻相當不錯,貨物在峴港批發給安南國內的商販,再由他們分銷到內陸地區。

    韓正山在碼頭上看到來接貨的安南商人興奮地開箱驗貨,不禁腦洞大開,心想海漢若是把農具換成武器,那不是隨時都能在別國武裝起數以千計的人員?這安南和大明沒因此生出內亂,倒也是海漢手下留情了。他可不知道海漢每年向國外出口的武器交易量頗大,而最大的兩個買家便是這與海漢相鄰的大明與安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