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187章 市場狀況
    潘嚴一邊享受美食,一邊豎著耳朵聽旁邊這伙浙商聊生意經。因為口音差異的問題,他其實只能聽懂其中五六分內容,剩下的就靠半蒙半猜來理解。聽了這些商人的討論,他也意識到海漢所策劃的這場大戲可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實實在在地影響了這些商人的選擇。這些小商人尚且有如此熱情,那些手中握有資源,背后靠山強大的大商家,得到消息只會比這些人更早更為全面,只怕早就已經在暗中規劃要如何從中分一杯羹了。

    潘嚴吃完飯付了賬,摸著吃得圓滾滾的肚子走出了酒樓。雖然海漢軍中伙食也不差,不過油水肯定是不如酒樓里的菜用得足,這一頓也是吃得心滿意足,算是完成了他品嘗地道江南美食的小小心愿。

    時間尚早,潘嚴決定在城里四處轉轉,剛才聽了這桌商人的議論,他倒是想去看看城中商鋪有哪些海漢商品出售。在這次行動之前,他在舟山島看過海漢向大明出口的主要商品,大致還有些印象。

    很快潘嚴就在沿街店鋪中發現了各種產自海漢的商品,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自然是各種玻璃制品,其中最受民眾關注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玻璃鏡。相比前幾年供貨量不足的時候,如今海漢的貨源已經能夠送抵杭州灣外的舟山定海港,玻璃鏡價格也因此已經降到了普通民眾可以接受的程度——當然了,這只是小尺寸玻璃鏡的價格,面積較大的玻璃鏡價格依然還是居高不下。大部分人購買的都是尺寸比較小、售價較為便宜的化妝鏡,也只有那些不差錢的達官貴人,才有財力花幾百上千兩銀子買一面半身玻璃鏡。

    除此之外,透明的平板玻璃也是頗受有錢人家喜歡使用的建材,將家中書房的窗戶紙和明瓦換成更為透亮的玻璃來增加屋內的采光,已經是杭州本地有錢人家的一種新興風尚。潘嚴在舟山島上參觀過已經開始試運行的玻璃作坊,對于海漢所掌握的這些稀奇古怪的制造技術也是十分佩服,等當地的玻璃作坊運作起來之后,就可以就近向浙江市場大批供貨了。屆時玻璃制品的價格還將進一步下降,這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民眾成為海漢商品的使用者。

    不過潘嚴并無在浙江置產長住的打算,他知道自己培訓結束之后就會回到遼東,前往東江鎮效力,所以這些玻璃制品對他而言也就是看看稀奇,并沒有多大的消費欲望。

    潘嚴從賣玻璃鏡的店鋪出來,見隔壁是一間書店,他曾在舟山島見過海漢自行印刷的書籍,比如《陸軍訓練綱要》、《航海技能》等等,據說也會印制一些四書五經之類的典籍出口到大明,當下便決定進到店里看看有沒有產自海漢的書籍出售。

    這個時代的書店很多都是前店后廠,即制稿、定版、雕刻、制版、印刷、出售都是在店內一條龍完成。而雕版書籍的制作成本在雕工、紙張原料等方面相差不大,利潤主要就視印制數量而定了,印得越多自然成本越低,但印多了之后也未必就能迅速售清回收成本。也有少量實力較強的書商會制作銅活字或木活字來印刷書籍,降低制版的人工成本和所需時間,不過這種級別的書商數量極少,一省之地可能也就兩三家而已。

    這些成本相對更低的書籍除了在自家店鋪出售之外,也會批發給其他小書商出售,而對于活字印刷已經玩得非常純熟的海漢似乎也在從事這個行當,據說目前在浙江的書籍市場上已占據了不小的份額。

    潘嚴進店之后,當下便有伙計過來招呼他。潘嚴也不想浪費時間去拐彎抹角地打聽,而是直接開口問道:“你這店里,可有海漢印的書?”

    那伙計居然對此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驚訝,立刻便應道:“這位老爺是問對地方了,本店今日一早才新到了一批海漢出的書,印刷精美,價格公道,老爺這邊請!”

    潘嚴隨他的指引來到一排書架面前,見上面所擺放的書籍都是市面上最常見的經史子集,隨手抽出一本翻看,果然是熟悉的紙張和字體。與市面上常見的同類書籍相比,紙張更為白皙光滑,字跡也更加清晰,充分體現出了海漢在造紙和印刷技術方面的領先。

    書店伙計在旁邊介紹,這些海漢書籍的價格比市面上的同類書籍低了足有兩成,可以算得上是質優價廉,非常受到讀書人的歡迎。

    潘嚴有些好奇地問道:“當初海漢人是自己帶著樣品來向你們推銷嗎?”

    伙計搖頭道:“海漢人怎會做這種耗時耗力之事,是有不少讀書人自行登門詢問是否有海漢書籍出售,老板覺得有銷路,才會想辦法去找海漢人進了貨。”

    潘嚴道:“這些讀書人為何會有這種舉動?”

    伙計解釋道:“海漢發售的七彩玻璃文具甚得本地讀書人追捧,他們出售文具之時往往會用上贈書促銷的手段。那讀書人得了四書五經中的某一本,發現這書印刷精美,自然是想湊齊一套。海漢人又不直接出售,只跟他們說自行到城中書店購買。”

    潘嚴恍然大悟,對海漢人的商業手段更是佩服,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給自己的新產品搞市場推廣。他們只需提前找一兩家書店鋪貨,同行們察覺到市場行情之后,自然也會有樣學樣,開始上架出售海漢的印刷品。

    那伙計繼續不住口地向潘嚴推銷,建議他成套購買,以換取玻璃文具贈品。是的沒錯,在書店里也同樣有反向促銷的措施,不管讀書人是打算買書還是買文房四寶,肯定都會接觸到其他的海漢產品。

    潘嚴雖然不是讀書人,最終也沒架住這伙計巧舌如簧的推銷,掏錢買了一本《曹子建集》,一本《小字錄》,不過他不想帶著兩本書去逛青樓,便詢問那伙計是否可以先將書寄存在店里。

    伙計倒是很會做人,當下便應道:“老爺若是攜帶不便,先放在 ,先放在店里自然是可以的,要是覺得麻煩,也可以給點打賞,小的回頭便找人送去老爺府邸,省下來回取書的麻煩。”

    潘嚴一想這倒也是個辦法,便又掏了幾枚銅錢,講明豐盛米行的地址,讓伙計找人送過去。潘嚴從店里出來還沒走出多遠,身邊竄過一個半大小孩,手里提著的赫然便是剛才已經打包好的兩本書,看樣子這書肯定會比他先到家了。

    看著街上熙來攘往的人流,潘嚴突然有一種就此停步的想法,這里的人似乎都在過著無憂無慮的太平日子,對于近兩年一直在外漂泊的他來說簡直是一種奢侈的生活。如果能留在這里當一個小老百姓,似乎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不過這樣的情緒并沒有困擾潘嚴太長的時間,他還是很清楚自己目前的處境,自己能來到杭州的最大原因,只是因為海漢看中他的本事,愿意給他一些超規格的待遇。在完成冬季培訓之后,他就得回到北方繼續替東江鎮效力賣命,同時擔當起東江鎮與海漢之間溝通和協同行動的職責。他在未來幾年的去處肯定是遼東的戰場,而非江南水鄉的安逸生活,若是運氣夠好,幾年之后說不定也能混成帶兵大將,到時候榮華富貴的日子也同樣是有機會享受的。

    潘嚴在城里逛了半個下午,眼看著日頭偏西,他才慢慢朝著預定的目的地去了。林思給他介紹的這處地方名叫“碧春園”,在杭州城里算是比較高級的青樓了。

    這碧春園并非傳統青樓的模樣,從外面看就是一處十分安靜的私宅,大門口停著兩頂軟轎,看樣子還有人比潘嚴來得更早一些。潘嚴走到門口的時候,便有青衣小廝過來招呼,問明來意之后便引他入內。

    進到院子之后,潘嚴見這中庭小橋流水,綠樹紅墻,園林景致頗為養眼,倒也符合這碧春園的名字。只是如今正值深冬,樹上的枯葉未免多了一些,花草也幾乎都處于休眠狀態,顯得稍稍有些蕭條。

    青衣小廝將潘嚴帶到花廳坐下,立刻有人斟了熱茶端上來,潘嚴逛了許久也有些口渴,端起茶杯剛喝了一口,便有一名穿著紫色棉袍的女子從后堂出來招呼他:“這位大爺看著面生,莫不是第一次來碧春園,不知怎么稱呼?”

    潘嚴見這女人也有些紫色,但已是徐娘半老,料定對方應該便是這里老鴇之類的角色,當下便拱手應道:“在下姓潘,是從北邊來的糧商,聽本地朋友說這地方不錯,特來見識一二。”

    “潘老爺可是來對地方了!”這老鴇立刻順著潘嚴的話,開始吹噓起這處青樓的好處:“這院子里的姑娘,俱是江南出身,色藝俱全,個個都嫩得很……本城許多達官貴人,也會時常過來光顧,潘老爺若是常來玩玩,一定能結識不少人物。”

    這老鴇也算是有些見識,明白花錢來這地方玩的主顧,很多人都不只是單純地為了嫖,而是將這里當作了一個消遣、社交的場合,特別是商場、官場中人,往往都會借此籠絡自己的社會關系。潘嚴既然自稱外來的客商,老鴇自然是要有針對性地宣傳一下這里的好處。

    潘嚴笑道:“達官貴人可以先放一放,你且先介紹幾個可人的小姑娘來,莫要耽擱了老爺的時間!”

    不多時老鴇便帶來了一隊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潘嚴挑了個順眼的,老鴇便遣退了其他人,讓這名叫秀珠的姑娘帶潘嚴去房間里“單獨交流”。潘嚴見快到晚飯時分,便又叫了幾樣酒菜,讓小廝送到房中。

    潘嚴許久沒碰過異性,到了房中按捺不住,便先將秀珠按到床上發泄了一通。歇了片刻之后,潘嚴覺得肚子有些餓了,便起床吃東西。那小姑娘卻是被他一番折騰弄得疲乏了,仍在床上沉沉地睡著。桌上本來準備了燈燭,但潘嚴一時間找不到點火之物,當下也懶得穿衣出去叫人,索性便就著屋頂明瓦投下的光線,獨自坐在桌邊吃了起來。

    潘嚴正吃得開心,忽然聽到窗外似乎有人在低聲交談,他聽覺靈敏,隱約便聽到“海漢”、“大火”之類的詞,當下心生警覺,便放下筷子,躡手躡腳地走到窗邊,側耳傾聽窗外的聲音。

    便聽一個男子聲音問道:“你適才說那通盛碼頭之事可能是海漢的把戲,此事真的可靠?你可知此事牽連極大,若是妄言,怕有性命之虞!”

    另一個女子聲音應道:“告訴小女子消息的人,當日便在碼頭上與海漢人有過接觸,據他所說,海漢當日從船上卸下的貨物中有些貓膩,且后來細細回想起來,古怪之處頗多。至于真假,小女子可不敢打包票。”

    那男子道:“也罷,待我問過那人便知真相。你說吧,要多少銀子才肯透露此人身份?”

    那女子道:“大人剛才也說了,此事關系重大,要是說錯話怕連性命都不保,小女子自然是得多要些銀子自保,那就二百兩吧!”

    男子聲音稍稍大了一些:“你瘋了么?二百兩銀子,你贖身都要不了這么多!”

    那女子應道:“小女子就是打算給自己贖身走人,不然這消息放出去了,小女子這條命怕是真的保不住,還是拿筆銀子早些走掉的好。”

    潘嚴聽到這里,已經將事情推測出了大概,這女子大概是從某個嫖客那里聽來了一些消息,便打算以此為交換條件,向這男子索要二百兩銀子,然后贖身離開這里。她稱這男子為“大人”,說明對方應該是衙門里的人,這倒是不能大意了。

    通盛碼頭大火案的內幕,潘嚴大致是知道的,海漢將這件事的手腳處理得極為干凈,以至于浙江官府查了數日還是頭緒全無。雖說目前大火案已經宣布結案,強行將罪名栽到了一群不存在的強盜頭上,但如果案情起了反復,對海漢終究不是什么好事。